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
作者:霍老师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6/4/27 12:34:31
点击:1406
属于:海宁翻译公司|新闻资讯
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以佛家为最有系统及最深刻。晋代道安主张质,即直译。他提出了"五失本",意思是,在用汉文翻译佛经时,有五种情况允许译文与原文不一致。他又提出了“三不易”,意思是,三种不容易做到的情况。唐代的玄奘是中国翻译史上集大成的人,文质并重。在《翻译名义集》中记载了他的“五种不翻”的学说,指出有五种词语只能译音。北宋赞宁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翻译佛经的“六例”,详细探讨了翻译中六个方面的问题。他给翻译下的定义是:"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这个生动的比喻,说明翻译是一种艺术。明代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且东西文理,又自绝殊,字义相求,仍多阙略。了然于口,尚可勉图;肆笔为文,便成艰涩矣。”这是说,中西语言结构不同,文章脉络也不同。毕生从事西方社会科学翻译的严复在几篇序文里讲述了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在《天演论》序中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信、达、雅虽只有三个字,但体现了作品、读者、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严复译本当中,《天演论》接近意译,《原富》则近于直译。